华罗庚(1910-1985年)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杂货店的穷困家庭里。他刚刚生下来,就被装在一个箩筐里,上面又反扣一个箩筐,据说是可以消灾避难。“罗庚”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华罗庚中学刚刚毕业,家里就再也没有钱供给他上学了。但失学并没有减弱他对数学的兴趣。他开始自学。白天,他在父亲的杂货铺里干活儿,晚上就钻研数学。华罗庚用了5年的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初年级全部的数学课程。19岁时,就写出了高水平的数学论文。25岁的时候,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他在有声誉的刊物上发表了150篇文章,出版了9本书。他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也没有任何的学位,但他却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是我国现代数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1949年,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数学家华罗庚听了非常激动。当时,他已是美国伊利诺大学的终身教授。为了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教授的职务,丢下优厚的薪俸、汽车、洋房,怀着思念祖国和亲人的深情,带领全家人登上一艘邮船,于1950年横渡太平洋回到祖国。
新中国的诞生,为华罗庚这个饱经沧桑的海外赤子带来了无限希望。他一到香港,就写了一封致美国留学生的公开信。在这封长达万言的书信中,华罗庚情深意切地劝说爱国知识分子,放弃海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投入祖国的怀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在信中真诚地呼唤:
“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信中所说的“梁园”,即“兔园”,是汉代梁孝王刘武修筑的一座名园,也叫“梁苑”。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东。 “梁园”比喻游乐之地。《京本通俗小说》中有这样的话:“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华罗庚借用这句话的意思,劝说爱国的留学生,不要贪图荣华富贵,要回到祖国来,报效祖国。
华罗庚的公开信,激发了许多爱国知识分子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而他自己在归国后漫长的三十五年间,始终恪守当初的诺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拼搏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