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服务热线:
400-848-2220

关注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与高效学习力

学 习 力 培 育 专 家

您现在的位置:
老舍:用尊重培养独立。

老舍人如其文,风趣、幽默又朴质、真实,老北京的神韵和精气神儿,全在他身上显露出来。舒乙写了大量的文章回忆父亲的生平,他的荣辱,他的成败,他平静生活里的闲趣,他痛苦经历中的心声,句句字字,令人感受到浓浓的父子之情。在教育孩子时,老舍从不溺爱,也不严厉苛责,这使得舒乙成年后回忆起父亲总是模模糊糊的,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因而总觉得他“是个复杂的父亲”。

在老舍看来,培养出孩子的独立与成熟,才是最重要的。为此,他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去认识世界。他让孩子在与大人平等的氛围中,去了解世事,学习待人处事的方法。在老舍的教育观念中,学着怎么做人或看待世界,是一件大事,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对待成人的方式对待孩子,让他们自己观察体会,培养能力。

老舍写《四世同堂》时,经历了一次手术,身体很虚弱,朋友们来探望他。老舍与朋友们聊天的时候,舒乙总是赖在中间,时不时把从大人那里听来的新鲜词念出来,反复问“这是什么意思”。老舍不允许他打断别人的发言,但从没有因为“大人们在聊天”而赶他去旁边玩儿;当舒乙的发问引来笑声时,老舍也会笑笑看着他。但老舍很少回答他的提问,给他解释那些“新鲜词”,而是让他自己从大人们的对话中揣测意义。有时候舒乙说出什么好玩的事儿,或是做出“小大人儿”的举动,老舍便指着他的额头,亲昵地说:“瞧这傻小子。”

老舍经常带着孩子们逛街、走亲访友,或是去理发、洗澡,他不牵着孩子的手,让孩子跟在他身后走。碰到街上有什么热闹,他停下来看看,也不多与孩子解释,全凭孩子自己解读和观察。去茶馆、去串门,老舍并不是带着孩子玩儿,而是要增加孩子与社会的接触,了解社会、观察他人,培养他认识社会、思考问题的能力。

充分尊重孩子的自由空间,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是老舍看重的。在孩子天性好玩儿的时候,他也不怎么要求孩子学习,却赞同舒乙学习书法、画画和唱歌,时不时与他一起研究研究笔法或声韵。学习理科的舒乙写得一手好文章,又在六十岁时拿起画笔重新学习画画,并获得了不俗的成就。

老舍曾在美国生活工作过一段时间,再见到舒乙,儿子已经是一名十五岁的初三学生。老舍改变了对儿子的称呼,不再叫他“小乙”,而是完全像成人一样,与他握手,叫他“舒乙”。舒乙回忆,就是从十五岁开始,父亲完全将他当作了独立的大人,采用一种大人对大人的平等方式对待他。这让舒乙感觉到很惊奇,也很自豪,顿时觉得自己长大了。

老舍也尊重孩子的观点和选择。老舍将舒乙当作大人对待,也经常与他讨论一些严肃的问题,有时是社会上的事。舒乙说了看法,老舍静静听着,再说自己的观念,也不反驳,也不支持,只是两个人平等地交谈。有时是关于舒乙的来来,舒乙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老舍也是静静听着,让他自己决定。尽管自己是作家,儿子也有不错的文学天赋,但对于舒乙学习理工科的选择,老舍十分支持。舒乙高中后去苏联留学,老舍多次探望他,十分愉快和骄傲。

不论是求学还是结婚,老舍从不干预舒乙的选择,总用一种“超然的态度”表示完全尊重。每当回想起这些往事,舒乙总感叹,父亲的教育令他懂得了爱的价值。老舍的尊重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由衷地体现在了行动上。

其实,在老舍心里,也始终将舒乙视作自己的“傻小子”。在舒乙成家立业之后,有一次要去东北出差,匆匆向父亲告别。由于他走得匆忙,老舍也显得有些着急,连着问舒乙带没带车票。舒乙说带了,他仍不放心,非要舒乙拿出来给他看才安心。可见,老舍也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对于儿子的疼惜与爱怜,是不会因为儿子年龄的增长而抹去的。

家教感悟

尊重说来容易,却时常被父母忽视。有些父母觉得,面对三五岁的孩子,“尊重”这个词因为太过正式而显得夸张,树立起父母的威信才是最重要的;有些父母注重家庭平等,给孩子尊重与自由,却又担心孩子会不好管教,变得更散漫、桀骜。在这样的矛盾中,老舍的做法显得轻松而智慧。他并不去强化任何概念,标榜自己的教育观念,也不向孩子解释自己的做法,灌输平等概念。他重视尊重与平等,给孩子学习与领悟的空间,其他的,便交给了时间。

在亲子关系中,除了爱与责任,尊重也是重要课题。父母对于孩子的尊重,基于对他们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的肯定;而孩子对父母的尊重,则来源于依赖、信任与崇拜。只有彼此相互尊重,家庭的和谐才能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