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服务热线:
400-848-2220

关注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与高效学习力

学 习 力 培 育 专 家

您现在的位置:
为什么男孩子长大后和妈妈不亲了?牢记这“三要三不要”。

生活处处是教育,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缺少不了父母的远见和智慧。

尤其是对男孩的教育,男孩天生就多少带点难以管教,父母要学会怎么在合适的时机给家里男孩正确的教育,这是每个有男孩家庭的父母的必修课程。

为人父母多年,我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掉下坑里多次,我深有感触,想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男孩,一定要注意以下这些问题:

 三不要 

1、不要娇惯男孩

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张家长发给老师微信的截图:

图片

这位家长的孩子7岁左右,读二年级,孩子在家从来没有做过一点家务,家里人也不舍得孩子做家务,所以妈妈联系老师,请求不要安排他搞卫生。

这种行为,体现的是母亲的爱,还是害,不言而喻。

其实不少男孩的家长都有这种想法,他们会觉得做家务应该是女孩子的事情,男孩子不用做家务,在家里也是事无巨细的包办,不让儿子碰任何事情。

这么做导致了什么后果呢?孩子幼儿园不会穿衣服,小学不会剥鸡蛋,中学不会系鞋带,大学不会叠被单……

直到孩子长大了,走入社会了,还想要别人事事谦让他,拒绝一切让自己觉得辛苦劳累的工作。

家长的这种做法,不仅不会让孩子变得更好,反而会害得他对社会环境无所适从,甚至被更多的人排挤。

29岁的小匡,状告父母,他从小被父母宠着,娇生惯养,事事被包办。

长大后,他没有一点工作的心思,于是就荒谬的要求父母抚养他到老,如果不同意,他就把父母告上法院。

图片

看似闹剧,其中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其中折射出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更是每个家长都需要引起警醒的。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

“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想要养儿防老,却一昧的宠溺儿子、满足儿子的所有需求。

殊不知,已经助长了他的自私、懒惰和不思进取,毁了他的后半生。

溺爱,根本不是爱;被溺爱的男孩,只会成为长不大的巨婴。

图片

2、不要拿男孩和别人比较

11岁的鑫鑫性格怯懦,有集体活动的时候,总是喜欢一个人躲起来。

上课老师点名让他回答问题,他紧张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直到见了鑫鑫妈妈,才知道问题出在妈妈的教育上。

妈妈很强势,对鑫鑫期待又高。

每次鑫鑫表现不好,总喜欢说“你看看别人”,希望激一激鑫鑫能改变一下自己。

越是这么比较,鑫鑫越没自信,更不敢在人前表达想法,遇事喜欢逃避。

图片

心理学表明,男孩比女孩更在意外界的评价,内心更好强。

一旦外界对他是“你不如别人”的评价,他受到的打击更大,更无法估量。

就算是父母不经意的比较,敏感的男孩很容易内化到自己的自我认同上。

很多时候,父母不是故意要挖苦男孩,或打击他的信心。

只是拿他和别人比,他会有一种深深的被否定感,比多了,他就很难树立起自信,更难在别人面前抬起头来。

图片

3、不要小看忽视的杀伤力

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5岁的小男孩。

因为父母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苦恼的两岁的妹妹身上,男孩一脸委屈。

父母这个小小的忽视,男孩好像受到了很大的刺激,生气的甩甩手,把头埋进手臂里。

那一个瞬间,男孩心理所渴望的,就是父母能转身关注他一会,就像父母安慰妹妹那样。

这并不代表男孩想要争宠,这只是他最真实的反应。

图片

别看男孩子平时大大咧咧,粗线条,实际上,他很容易被忽视后产生不平衡的心理。

严重的话,会影响他的性格,出现更多情绪上的问题。

心理学家哈洛曾说:“从小缺乏情感回应的孩子,成年后极容易出现巨大的心理障碍。”

漠视男孩的需求,总是“看不见”他,这样的危害,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图片

 三要 

1、要磨砺他的韧性

河南一位10岁男孩,去年疫情在爸爸的影响下接触了跑步。

随后,在父母的鼓励和陪伴下,每天都坚持跑步,风雨无阻。

甚至有时候还会拖着轮胎跑好几公里,不喊累不喊苦,挥洒汗水时也在享受乐趣。

而他的成绩丝毫不受影响,就连中考体育也达标得了满分。

看到他浑身散发出的满满干劲,不难预测到他可期的未来。

图片

此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副教授安杰拉•达克沃思在演讲中就说:

一个孩子未来能否成功,坚毅的品质起了重要性的作用。

图片

身边一位从事二十多年初中教学的班主任,常常分享说,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男孩,表面上看是高大又威猛。

但一遇到事就怂了,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一点点小问题就放弃,或是一蹶不振。

只有那些父母经常陪伴,敢放手逼一把的孩子,在问题来临时,才最有担当,最值得信任。

图片

浙江一个爸爸,得知儿子想买球衣,考虑到儿子总是喜欢买这买那,便心生一计:

建议儿子上街捡瓶子,换钱买球衣。

这对儿子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但出于对球衣的渴求,儿子答应了,也利用课余时间捡了两三天。

虽然某天夜里,儿子捡瓶子时偶遇了班上的女同学心生尴尬,但爸爸始终觉得:

能让儿子知道赚钱不易,知道靠自己赚钱买东西意义不一样。

图片

看完这则新闻,默默为爸爸的引导点一个大大的赞。

的确,想要男孩成为真正的男子汉,父母要学会相信他。

让他挑战极限,给他多一些锻炼的机会,磨砺意志力,终究在竞技场披荆斩棘,突破困境。

图片

2、要尊重并给他说话的机会

美国作家爱默生·艾格里奇说过:

“如果你只能给儿子一样东西,那就给他尊重。”

也许他调皮捣蛋,做事总不按常理,让父母感到头疼。

但尊重他,给他足够的发声主动权,是改变他、成就他最关键的一步。

图片

3、要给予他足够的耐心

听过不少男孩家庭的父母吐槽:“我家的儿子做什么都慢,脾气还很大,说不得,骂不了。”

其实,这跟男孩的思维和行动方式有关。

他的思维直线条,处理信息的速度也比较慢,做事容易手比嘴巴还要快,自控力也不强。

图片

既然男孩没耐性,父母就要给他更多耐心,一点点引导,慢慢塑造他。

就像这位外国妈妈一样,当儿子坐在驾驶位、随手往车窗外扔垃圾、吓唬小动物、在商场里乱跑乱跳时,她耐着性子,认认真真地告诉儿子:“不可以”。

图片

整个过程,没有一句大声的叫骂,也没有任何粗暴的动作。

男孩在妈妈和善坚定的引导下,意识到问题所在,并主动认错,积极改正自己的行为。

很多时候,男孩的任性、叛逆、拖拉磨蹭,不是他难以管教,可能是他缺乏自控力。

这时,最有力量的管教,是温和坚定地引导他,耐心等着他慢慢成长。

图片

澳大利亚著名家庭问题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说:

“男孩子成长为坚毅、有责任心的男人,需要坚强、友爱的领路;

父母要为男孩扬起生命的风帆,开始自己精彩的人生航程。”

家有男孩,不要忽略男孩独特的天性和成长轨迹。

总要按着正确的方式,做到这“三要三不要”,接纳他,引导他,爱他到底。

只有养育他的“土壤”有足够的营养,给他足够的阳光和雨露,他定能从容淡定,绽放出最美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