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服务热线:
400-848-2220

关注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与高效学习力

学 习 力 培 育 专 家

您现在的位置:
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

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必备条件。没有平等,培养不出现代儿童;没有和谐,建设不成民主家庭。所以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作为“五元家教法”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是父母应该具备的教育素质之一。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好的亲子关系不是溺爱而是尊重,不是依赖而是信赖,不是包办一切而是独立与合作。父母与孩子之间好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是一种真善美的关系,是让人由衷喜爱的关系,是促使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

一、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建立平等和谐亲子关系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孩子进行良好教育的过程,因此,它胜过许多僵硬的教条教育。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开始:

(一)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爱孩子不能带有功利性。将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孩子身上,本身就是对爱的扭曲,这种扭曲的爱会使亲子关系变成扭曲的关系。

安徽省《新安晚报》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情:小南曾经是妈妈心中最优秀的儿子,聪明听话,成绩良好。但自从迷上网络游戏后他就成了一名沉溺于网络的少年,整日“厮杀”在网游世界中,夜不归宿。有一次小南连续一个星期泡在网吧里,当他回家的那一刻,妈妈几乎不敢认了:“儿子一米八的个头,瘦骨伶仃,脸白得像纸一样,眼睛看谁都是眯着的,手端起碗都会发抖。”小南的妈妈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帮助儿子戒除网瘾。

可是,妈妈的好心却不被儿子理解,他甚至叫嚣着对父母说:“你们如果带我去戒网瘾,我出来就把你们搞死!”小南的妈妈感到心痛但却从未放弃。为了叫儿子回家,她学会了上网用QQ跟孩子聊天;为了防止儿子途中去网吧,她甚至手牵手送孩子上学、放学。5年来,儿子一次次甩开妈妈牵拉的手;5年来,儿子从来没有注意过妈妈的伤痛。直到有一天,儿子望着母亲衰老的背影,他开始清醒。

“有一天,看着妈妈清瘦的背影,我突然觉得,我是一个混账儿子。”小南告诉记者。从这一天开始,小南努力克制自己去网吧玩网游的冲动,开始努力学习。高考快到了,小南抓紧时间进行最后的冲刺。荒废了几年的他,终于考上了一所大专。

正是母亲无私的爱唤醒了儿子沉沦的心,才使得浪子回头,走上了正路。很多时候爱不是交换,只有真心地付出,无差别地对待,孩子才能真正理解父母的爱心,最终唤醒他心中沉睡的巨人。

(二)给孩子和谐的氛围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和睦的夫妻关系是与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必要条件,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孕育良好家庭关系的摇篮。在一个充满争吵的环境里,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

2010年《武汉晨报》曾经报道,女生小雅(化名)为躲父母争吵而在网吧泡了72小时。小雅是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据该校某主任介绍,当班主任问其原因时,小雅称,爸爸总是打麻将半夜三更才回来,妈妈总和他吵架,她常在梦中被吵醒。尽管她叫父母不要再吵了,但没有用。她觉得烦恼无法排解,就整天泡在网上玩网游,渐渐到了痴迷程度,因为“打游戏时不会想到不愉快的事”。

在孩子沉迷网络的诸多因素中,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是主要原因之一,而很多时候,父母正是孩子生活困境的始作俑者。夫妻和睦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从对父母关系的观察中去思考什么是爱情和婚姻,什么是生活和社会,这远比学习文化知识重要。父母如果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孩子会终身受益;反之,孩子会终身受害。

(三)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

沟通是孩子与父母情感交流的最主要方式,是培养亲子关系最基本的要素。只有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达到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可能就是因为没有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让孩子封闭了自己的内心。

有个女孩子很有才华,写了一本书叫《童言有诈》。书出版后,出版社要到她所在的学校召开新书发布会,而这个女孩推了个光头,准备以这个形象出席。她妈妈一看肺都要气炸了:“我的天啊!你怎么能推光头呢?光头就等于裸体啊!”这个孩子急了,跑到屋里写了一个“光头宣言”:“我不能让头发挡住了我的思想。”

父母与女儿讲了好半天也讲不通。这时母亲首先冷静下来,她让女儿换位思考。她对女儿说:“如果你做了母亲,你的女儿在参加新书发布会的时候,推了个光头,你会有什么感觉?你怎么办?”女儿没想到妈妈会问这样的问题,愣了一阵说:“那我支持她推光头,但第二天我会让她戴个帽子去参加新书发布会。”第二天,推了光头的女儿是戴着帽子参加新书发布会的,母女关系也就缓和下来了。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是需要技巧的。

首先,与孩子沟通需要平等对话。居高临下的态度是命令不是沟通。不平等的对话,一方面可能使孩子变得一味顺从,所做的事情只是遵从父母的旨意,不能形成自己的主见;另一方面,不对等的对话容易使孩子与父母形成对立,不仅达不到沟通效果,还可能破坏双方的关系。

其次,沟通方式需要因人、因地制宜。一句话重复三遍,可能就是对孩子的折磨。当父母的言语说教没有效果时,可以采用其他的沟通方式,比如写信、写贺卡、发电子邮件等方式。在通信技术发达的今天,父母也可以用网络聊天等方式与孩子沟通。另外,在日常沟通中加入一些肢体动作,例如对孩子的抚摸、拥抱、拍肩膀等,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可以增加沟通的有效性。

再次,与孩子沟通时要多给予表扬和肯定。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结果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有利于孩子成长和感情培养的。以责备和发难的态度去跟孩子沟通,肯定会偏离沟通的本质和目标。所以父母要尽量多地以积极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即使是指出孩子存在的错误和问题,也要肯定孩子积极的一面,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二、尊重和信任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石

信任是双向的,只有父母充分信任孩子,孩子才会信任父母,真正有效的沟通才会开始,真正有效的教育也才会开始。反之,则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进而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鸿沟,使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僵化。

(一)父母的信任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它会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可以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意识和独立担当的勇气。父母的信任本身就是一种赞赏的态度,孩子在面临困难时,这种信任可以给他前进的勇气;孩子在人生岔路口时,这种信任会让他找到正确的道路。

“当你去鼓励别人的时候,你要给他充分的信任,这样才能使他们更有信心。”这是美国伟大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的继母所讲的话。正因为她深厚的爱和对拿破仑•希尔不可动摇的信任,才激励着孩子走向了成功。

小时候拿破仑•希尔被认为是一个坏孩子,家人和邻居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应该下地狱的人。无论何时出了什么事,诸如牧场的母牛被放跑了、堤坝裂了,或者一棵树神秘地倒了,人人都会怀疑“这是小拿破仑•希尔干的”。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愤愤不平,索性破罐子破摔,一心想表现得比别人形容的更坏。

他的母亲去世后,一位新母亲走进了他的家庭。拿破仑在他的著作《人人都能成功》中这样形容继母对他的影响:

“这个陌生的女人第一次走进我们家的那天,我父亲站在她身后,让她独自应付这个场面。她走进每一个房间,很高兴地问候我们每一个人,直到她走到我面前。我倚墙站着,双手交叠在胸前,凝视着她,眼中没有丝毫欢迎的神色。我的父亲说:‘这就是拿破仑,希尔兄弟中最差劲的一个。’

“我绝不会忘记我的继母是怎样回应他这句话的。她把双手放在我的双肩上,两眼中闪耀着光辉,凝视着我的眼,这使我意识到我将永远有一个亲爱的人。她说:‘这是最差的孩子吗?完全不是,他恰好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而我们所要做的,无非是帮他把自己所具有的好品质发挥出来。’”

这一时刻是拿破仑生命历程的转折点。此后他的继母总是不断给予他鼓励和信心,就算所有人都指责拿破仑时,继母给予他的依然是坚定的信任。这成为拿破仑内心的精神力量,推动着他在日后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所以,父母的信任可以让孩子感觉到对自己的理解和尊重。父母是孩子的导师,更是孩子最想取悦的人,每个孩子都想得到父母的肯定。父母的信任会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关怀,更能让孩子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依靠,为自己的奋斗找到理由,为自己的人生找到目标。

(二)发现孩子的优点

发现孩子的优点,不但有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而且会让他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认可,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父母眼神里流露出的欣喜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对孩子的真心鼓励,更能拉近孩子与父母之间心与心的距离。

1964年9月10日,马云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一户普通人家。他从小身材瘦小却爱好打架,还因此缝过13针,挨过处分。父亲为此帮他转过3次学。

当时母亲不无惋惜地对父亲说:“儿子天生不按常理出牌,说教只怕已无用途!”父亲苦笑道:“那我就当把铁锹,一天一小铲,尽量挖出他的闪光点,再用闪光点去填埋他的劣根吧!”从初中到高中,马云其他各科成绩都很平庸,唯有英语,他几乎包揽了大小考试的年级第一名。有一天,父亲发现无论他对马云唠叨什么,马云都用学到的英语回敬时,父亲没有生气,反而有些惊喜:“你小子是不是在用英语骂我呢?那好,你好好学英语,学到能随心所欲地讲,那样骂人才会痛快!”父亲看到了马云对英语有兴趣,就骑着自行车带儿子到西湖边找老外聊天。马云用所学的只言片语与老外们越聊越开心,越聊越过瘾,学习英语越来越带劲了。

因为数学成绩差,马云两次高考落榜。在父亲的一次次鼓励下,马云才重振精神去复读,终于在第三年考上了本科,还被调配进入英语专业。进入大学,所学专业正是马云的专长。他的专业成绩十分优秀,自信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马云开始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社团活动,随后不仅成为学校学生会主席,还成为杭州市学联主席。

毕业后,马云因为英语的优势,被聘为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英语教师,并凭着独到的教学方法,当选1995年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随后,他作为英语翻译首次访问美国,从而得以接触到因特网。回国后,他很快组建了中国第一批网站,此后又创立了阿里巴巴和淘宝网,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开创者。

所以,父母的第一职责不是发现孩子的缺点,而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因为发现优点就是发现潜能,发现希望。发现孩子的优点,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而孩子被挖掘的优势可能成为希望的火苗,引导得当则很有可能星火燎原。

(三)信任孩子的关键在于能否接受孩子的错误

父母对孩子的信任还有宽容的意义。信任是一种放权,是一种对孩子自由选择的尊重,但孩子的选择有时是错误的,有时则是失败的。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会把一些事情搞砸,这是考验父母能否继续信任孩子的时候。父母帮助孩子总结教训,共同寻找正确的方法,防止错误进一步蔓延,避免失败再一次重演,就是信任孩子的最好方法。继续信任会让孩子感动,这种感动就是拉近亲子关系的契机。

王亮是清华大学法学院大三学生,而这位清华的高材生,却是险些被学校开除的学生。

  王亮刚上初三没多久,一个同学拉着他去校外游戏机厅里玩,里面有赌博用的“老虎机”。当王亮将筹码塞进“老虎机”后,幸运地立即中了5元钱。这一发现让王亮很惊奇:“这样挺好赚钱。”

从此,王亮不仅把挤出来的生活费全都塞进了“老虎机”的嘴里,还借了同学很多钱。王亮的反常表现很快便引起老师的关注,并很快查清主要原因,但已经上了瘾的王亮却屡教不改。

老师一怒之下第一次请来了王亮的父亲。父亲很平静地说:“不能再去玩了,借同学的钱我都给还了。”父亲的平静让王亮异常感动,他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改!”但仅仅控制了一个月,王亮便鬼使神差地又走进了游戏厅。

盛怒的老师第二次请来王亮的父亲。这一次父亲拿着木棍狠狠地打向王亮的屁股,但打着打着父亲却无声地哭了。父亲的眼泪让王亮悔恨不已,但上瘾了的他,只坚持了两个月。两个月后,老师又一次在游戏机厅找到了王亮,这次学校要给他记大过处分。

学校第三次请来王亮的父亲。父亲什么也没说,收拾完儿子的铺盖卷后,就领着他往校门外走。快走到学校门口的时候,王亮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他快步地走到父亲面前说:“爹,还相信我吗?要是相信我,你在校外租个房子,我要好好学习。”这样的请求很过分,但父亲还是答应了,当天下午就帮儿子租好了房子。

从那以后,王亮一心投入到学习中,抓紧时间学习,从不迟到、旷课等。王亮的出色表现以及优异的成绩,感动了同学和老师。他们向学校建议:取消王亮的处分。那年,王亮以自治州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高中。

“一个父亲平时对孩子好,很正常。但当孩子处在迷途阶段时,父亲给予的无限信任,以自己的独有方式给予的鼓励,值得我一辈子回味。”王亮说,“一个小学毕业的农民父亲,给予我受益终生的家庭教育。他用默默的行动,潜移默化地修正了我的行为,净化了我的心灵。”

后来,王亮以四川省文科第10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法学院录取,也成了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少数民族青年。试想一下,如果当初王亮的父亲不再信任他,他又将走向什么样的人生?

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父母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所以父母更要了解孩子并与之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以平等的姿态进行对话,对孩子给予更多理解和尊重,架起沟通的桥梁,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