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服务热线:
400-848-2220

关注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与高效学习力

学 习 力 培 育 专 家

您现在的位置:
从母亲身上学会善良。

钟南山生长在一个医生的家庭,在耳濡目染中,渐渐对医学有了兴趣。

一天,钟南山发现家里多了一群可爱的小白鼠。这可把他乐坏了,他以为这是母亲专门为他找来的玩伴,便急急忙忙地跑去问母亲。母亲笑着反问他:“那你喜不喜欢那些小白鼠呀?”“喜欢!”钟南山脱口而出。看着钟南山认真的样子,母亲告诉他:“这是你父亲用来做实验的小白鼠,可不是给你玩的。不过你可以在父亲的允许下照看小白鼠。”

原来,钟南山的父亲所做的科研题目是小鼠胚胎培养病毒。由于当时缺乏科研经费,他就用自己的薪水买来小白鼠,在自家的书房里做起了实验。由于喜欢,每天放学回家,钟南山总爱到书房里逗弄小白鼠。

父亲见钟南山对小白鼠这么热心,就有意让他与它们多接触。在父亲看来,熟悉小白鼠的习性、生理与机能,对于学医之人是很有好处的。父亲便与钟南山商量,要他帮助自己照看这些小白鼠。从此,钟南山就成了家里的“白鼠饲养员”,也是一名最负责、最有耐心、最称职的小饲养员。

就这样,从做一个小饲养员开始,钟南山逐步了解到一些最基本的医学、医疗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照看小白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他的观察力、耐心和责任心,而这些,正是一个医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钟南山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钟南山是一名优秀学生。他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喜欢追根问底。他爱钻研、爱思考,成绩总是优秀。

除了成绩好,钟南山还是个好干部。青少年时期的他已懂得做事情要多为别人着想,要尊重人,真心真意为大家服务。因为母亲告诉他: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别人有困难时要热情伸出手来。

1955年,钟南山考上北京医学院。“当时我在华师附中的一个同学考上了北大物理系,他对我说:‘钟南山,你能不能借我点儿钱,我坐火车没有钱。’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南山,你不知道,我们为了准备你的钱已经很困难了,实在没有办法了。’没想到,就在我出发前几天,妈妈把我叫到面前,手里拿了20元钱,对我说:‘把这些钱拿给那位同学吧。’”这件事给钟南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至今他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心情——又惊喜又感动。

“文革”期间,钟南山的父亲被打成“反动权威”,母亲也在这场劫难中不幸去世。

钟南山说:“妈妈去世时才56岁,她走得太早了。但妈妈生前哪怕是一点一滴的事情,我都不会忘记。如果说在治学严谨上我是受父亲的影响,那么我对人有同情心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我到现在还记得妈妈是怎么对待有困难的人的。她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往往就在于对别人无私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