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桂(1667-1746年)是清朝时期著名医学家。字天士,号香岩。先祖自安徽歙县迁居到江苏苏州。世居阊门外下塘上津桥畔。晚年号“上酒老人”。著作有《温热论》、《临证指南》等。
叶桂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立志从医。少年时代,拜师读经。晚上,由父亲叶伯阳授以歧黄医学知识,他很聪明,领悟得非常快。

1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其实,他并没有得到父亲多少指点。由于家境贫寒,不能自给自足,因此而弃学,跟随父亲的门人朱某学医。
叶桂记忆力非常好,他读书是过目不忘,积累了很多的医学知识。后来,得到苏州著名医学家周扬俊等四位名医的指点,他的医术大有长进。极难诊治的病症,他也能够治好。
有一天,有几个京城来的差役路过苏州,其中一个人生了病,找叶桂医治。叶桂认为这是一般的风寒,吃两服药就会好的。不过,从舌苔看,不久可能会犯“消渴”大病,就不容易治了。这个公差听后,心里非常惊慌。同伴们安慰他说:“这个孩子的话,未必可信。”
这几个差役后来经过苏南山区,发现一座古庙外挂有“救世济人”的匾额。生病的公差走进庙门,想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病。一位老和尚为他诊断后,说:“你现在没病,不过不久就要发‘消渴’病。”
公差听了,惊讶地说:“你的诊断和苏州叶桂怎么会一样呢?”
老和尚说:“叶桂给你开了什么药方?”
公差懊丧地说:“他说此病不好治。”
老和尚安慰他说:“不要紧。你此行北去路过大安镇时,买上一篓当地盛产的金梨,渴时就吃,病就会好的。”
公差照老和尚的话去做,果然止住了“消渴”症。不久,他出差苏州,又遇上了叶桂。叶桂很奇怪:“你怎么还活着?”公差便把老和尚的诊治,一一告诉了他。
叶桂发现老和尚医术非凡,超过了自己,产生了求师之心。于是化名“刘生”要拜老和尚为师学医。老和尚见这位少年书生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又是一片诚心,便高兴地收下了他。
从此,“刘生”天天跟老和尚一起,看他开方治病。夜里,别人都睡觉了,他还在灯下攻读《内经》、《伤寒论》,研究整理老和尚的药方和医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叶桂最终学有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