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假期,为人父母是否累坏了?
有人说“姿势”不对,休假越累。
对于为人父母者,一定能感同身受。
孩子上学时只是早晚操心,一放假便是一整天都要操碎了心。
孩子精力旺盛,每次一放假,就从起床一直折腾到睡觉。
很多为人父母者会说:“和带孩子比起来,平时上班简直就是休假。”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甜蜜的告白。
父母总会抱怨自己的孩子太烦,但是过一会却会说我家孩子真乖。
一旦到了长假期,很多父母都会在朋友圈展示亲子旅行。
看似美好的朋友圈背后,实际上是怎样的呢?
父母可能会和孩子说带他到处游玩的豪言壮语。
或是在内心对自己承诺,要带孩子去遍天南海北。
但他们却忽视了孩子的内心。
每次放假前,孩子问的一般都不是去哪里玩。
而是问家长:“妈妈你也放假吗?你这次能放几天?我们能一起玩吗?”
“爸爸,你假期还要加班吗?能不能陪我玩?”
这一次,我放慢了脚步。
发现,孩子其实不在乎去哪里,也不在乎有没有意义。
孩子只要爸爸妈妈都在身边就好。
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就算我们许诺让孩子去天南海北玩。
有没有父母的陪伴,给孩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朋友经常问我,为什么你带孩子看起来其乐融融,享受其中,和很多家长都不一样。
我回答说我爱我的孩子,我非常乐意陪伴他。
时光荏苒,孩子一不留神就会长大成人。
我记得儿子1岁左右的时候。
我因为工作去了外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站在办公室的窗户那看着外边暖暖的阳光草地,我看到一个父亲带着自己孩子在草地上玩耍,阳光正打在孩子的幸福笑脸上,非常可爱。
我当时觉得为人父母的幸福其实可以很简单,但在我身上怎么如此遥不可及。
从那以后,我就尝试去改变自己。
为人父母之后,很多人都卸下了自己沉重的盔甲,变得柔和起来。
我开始利用一切的时间陪着孩子一起玩,收起自己的手机,跟着孩子一起奔跑,一起嬉戏。
所有孩子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最想得到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父亲更是孩子一个大型智能玩具。
所以很多孩子一见到爸爸就会要爸爸抱,因为爸爸那有力的胳臂能荡秋千,能被举得高高的。
妈妈的怀抱柔软舒服,但是爸爸的怀抱刚劲有力。
当我自己带孩子,就会感受到其中的艰辛和快乐。

网上有个孩子的母亲留言给我:“我必须加班,不加班赚不到钱,不赚钱孩子就不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孩子以后可能会自卑。”
实际上,这位母亲所说的自卑是自己心里的自卑心在作怪。
孩子们小时候并不会用财富的多少来确定自己的价值。
所以,我每天骑着自行车去接儿子。
他说很好玩,开车接他,并没有自行车好玩。
而他们学校外边更是每天停着满满的豪车。
有的父母隔一条街也要开着车来,弄得跟车展一样。
孩子们喜欢数数,但是不会像我们一样去计算车的价值。
也不会去用这些东西衡量一个人的财富。
所以,当你说因为挣钱,而不能好好地陪孩子。
其实,你应该听听孩子的心。
读读泰戈尔的诗歌《玩具》,让我们听听孩子的心。
孩子,你真是快活呀,一早晨坐在泥土里,耍着折下来的小树枝儿。
我微笑地看你在那里耍着那根折下来的小树枝儿。
我正忙着算帐,一小时一小时在那里加叠数字。
也许你在看我,想道:”这种好没趣的游戏,竟把你的一早晨的好时间浪费掉了!”
孩子,我忘了聚精会神玩耍树枝与泥饼的方法了。
我寻求贵重的玩具,收集金块与银块。
你呢,无论找到什么便去做你的快乐的游戏;
我呢,却把我的时间与力气都浪费在那些我永不能得到的东西上。
我在我的脆薄的独木船里挣扎着要航过欲望之海,竟忘了我也是在那里做游戏了。
这首诗我读过很多次,每次读的时候,内心都会涌上一股暖流;每次读的时候我都会反省自己。
因为我们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如同浮萍一样漂泊,收集金块和银块。
但是孩子会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其实很简单。有一个好的伴,一个纸箱子就能玩一整天。
其实,孩子更在意的是父母的陪伴和爱。
父母总是喜欢带孩子去远方,殊不知,家里周边也很好,父母却很少选择它们。
即使待在家里,实际上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父母如果带孩子出去旅行,请记得带着眼睛,而不是相机。
父母总喜欢拍照记录自己的孩子,实际上丢下手机,却没有认真的看过孩子一眼。
孩子像是活在了父母的屏幕中,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目不视物者”。
带着孩子到处游玩,也是忙着拍照发朋友圈,做成纪念册。
甚至还要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拍照。
这其实让孩子游玩的兴致大打折扣。
父母想过带孩子旅行的目的吗?
谨记,不管是在路上还是在家里。
用心陪陪孩子,在山水间走走,用心听听大自然的美妙。
或者在家给孩子做顿美味的饭菜,一起看几本有趣的书。
都是不错的选择,关键是你在就好!
你以为孩子喜欢天南海北旅行,其实他更在意父母是不是在身边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