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服务热线:
400-848-2220

关注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与高效学习力

学 习 力 培 育 专 家

您现在的位置:
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

 如何纠正孩子的学习习惯

教育孩子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摸索到了一些方法,对于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有了一些应对的策略。这些方法和策略不仅让我的学生受益,也让我的孩子从中受益。


 一、好习惯令孩子终身受益

在孩子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要学多少知识、成绩要有多好,这一阶段,正是孩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点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一旦发现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倾向,应立即予以纠正。在小学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好习惯令孩子终身受益。

 二、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家长不可以一味责怪孩子,首先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很多时候是家长的不当言行“造就”了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家长没少管,但似乎效果并不好,不少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以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基础的,每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都会向学习习惯迁移。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就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

一般来讲,家长的生活习惯好,自然会“传授”给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是家长们有意识地自我约束才能达到的。在这一点上,家长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运用技巧应对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


今天,我罗列了七类常见的令家长头疼的不良的学习习惯,希望各位家长能学会运用技巧,帮助孩子纠正。


 不良学习习惯一:做作业拖拉

 表现:很贪玩,没有时间观念,不讲效率。

孩子每天做作业总要到晚上10点以后,其实他的作业并不多,他的同学一般都能够在晚上7点完成。家长发现,在做作业时,拖拉习惯了,喜欢边玩边做,做两分钟,玩五分钟,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上厕所……

原因:孩子做作业拖拉的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家长们造成的。

有的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一会儿端茶,一会儿倒水、送吃的,总是在打断孩子;

有的家长喜欢坐在旁边指手划脚,孩子写错一个地方就大呼小叫,造成孩子心理恐惧,每写一个字都小心谨慎;

还有的家长在孩子做完作业后,就布置大量的课外练习,一些孩子为了避免多做作业,有意拖拉,久而久之,拖拉的坏习惯就养成了。

 让孩子高效完成作业的策略:

对策1、孩子拖拉,家长要反省自己,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养成了做作业拖拉的习惯,然后对症下药。孩子做作业前,家长应指导孩子将一切准备工作做到位,如喝水,上厕所,要用的文具、书本都准备齐了;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不要在一旁盯着,不要轻易打断孩子。对于一些已经有拖拉习惯的孩子,可请教老师完成作业的大致时间,跟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好时间表,限时让孩子完成作业。完成的情况,家长可在微信或联络本上向老师汇报。

对策2、合理规划,高效学习

(1)安排时间表。要节省时间,挤出时间来学习,好好规划时间表,无关紧要的事情不要安排,能合在一起做的事情尽量一起做,设法把零星时间利用起来;

制定计划时,不需要把眼光放得太远,否则会给孩子增加无形的压力,可以制定一个短期的,易于完成的计划。这样每完成一个计划,孩子会很快就产生成就感;

明确什么时间最适合做什么,比如,清晨适合英语、语文等文科的背诵与朗读,晚上比较安静可能适合计算等;

计划安排时,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给孩子留出一部分休闲、锻炼身体的时间。

(2)自主学习。引导孩子自己主动地学习,有主见地学习,用心地学习,这样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效率才能提高,时间才能高效。

 不良学习习惯二:不检查作业

表现:孩子平时的作业整洁、正确率高,总能得到100加星或小红花,但一到考试就落后了。老师通过与其家长交流得知,平时做完作业,孩子没有自行检查的习惯,从一进小学校园开始,家长就包办了本该由孩子完成的任务——检查作业。

对策:孩子们都是喜欢游戏的,建议家长和他们做个游戏。封孩子为“作业(试卷)王国”的警察,警察的任务就是抓坏蛋,在这个王国里,坏蛋就是那些错题。每次做完作业或是答完试卷后,“警察”就必须尽义务要抓“坏蛋”。如果有一天,警察再也抓不到坏蛋了,那么警察就可以升级为警长。这个游戏也能帮助孩子改善作业粗心大意的毛病。

 不良学习习惯三:学习被动,不注重预习和复习

产生原因:(1)没有意识到预习复习的重要性;

(2)平时作业太多,根本没时间预习复习。

对策:首先,应向孩子讲明预习的重要性,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习的基础,预习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农民种地之前要做好备耕工作,军队不打无准备的仗,学习也一样。

其次,要注意培养孩子预习功课的自觉性。有些学生容易产生忽“冷”忽“热”的情况。在父母的催迫下,勉强就范。如一放松,就容易松劲。这时应该帮助孩子进行前后对照,使孩子看出预习与不预习后效果明显不一样。经常进行鼓励,增强自觉性,使孩子体会到预习成习惯的好处,门门功课提前思考就会越学越主动。

最后,预习功课中不要死钻牛角尖,预习时间不要过长,要合理安排,注意休息。

表现: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们乖巧得很,但也很少提问,“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善于思考,提不出问题来”。不懂而不提问的现象,总是让问题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越积越多,问题多了却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孩子想提高学习就难了。

对策:思考会令孩子不断进步。对于不爱思考和提问的孩子,建议家长多从其他方面来促使孩子开口提问。比如,家长可多带孩子去科普展馆,去超市和菜场,让孩子多问;比如买东西,让孩子去问价格,提示孩子去询问商品情况,这样做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也能让孩子将提问看作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

另外,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也应“不耻下问”,学着向孩子问问题,孩子回答不出来的,就带着孩子一同去向他人请教,家长这样的做法,也是对孩子提问进行的鼓励暗示。

 不良学习习惯五:学习缺乏动力

表现:冬冬最令父母头疼的问题,就是学习不主动,非要家长盯着才肯学习。由于学习不主动,在临近考试时,冬冬得花费比同学们多出几倍的精力备考,“临时抱佛脚”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冬冬的成绩长期处于班级中下游。

对策:给家长提供一个游戏学习法。孩子不愿学习,却一定会喜欢游戏。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打牌”学习,如将想让孩子学习或是复习的内容(学科不限)写在多张纸条上,家长和孩子一起玩耍,双方相互抽牌答题,最后让孩子将所有的题过一遍。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与孩子“打牌"的过程中,不要显得过于睿智,有时糊涂一点,向孩子请教反而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不良学习习惯六:不清理学习场所

表现:清理学习场所是指学习完成后及时整理桌面和周围环境,物归其位,以便下次学习的顺利开展。这是一项经常性的活动,有些孩子由于多种原因,不太耐烦去做这种工作,往往把清理任务扔给家长。家长有时出于溺爱,认为孩子做完作业已经够辛苦了,就不再要求孩子清理学习场所、收拾书包等;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会做这么细致的工作,或做起来较费时,效果不佳,于是越俎代庖,落得省事。

对策:孩子做作业是比较辛苦的,但不能因此放弃要求。具体处理办法是,让孩子稍稍休息和松弛一下,然后再要求孩子清理。孩子初次清理时,应有耐心地在一旁指导,直到清理完毕为止。最后,给孩子一些鼓励,口头鼓励或物质鼓励均可。特别注意的是,就算是孩子收拾得不干净、不整洁,家长也应鼓励,而不应抱怨或再次整理,这样只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不良学习习惯七:无节制地看电视或玩手机

表现:龙龙爱看电视或手机,放学回家,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就看电视或看手机,看得入痴入迷。吃饭、做作业、玩耍都要开着电视或玩手机,每天花在电视或手机上的时间至少2个小时。眼睛近视了不说,学习效率也极为低下。

对策:今天,家长完全不让孩子看电视或手机也是不合理的,关键在于指导孩子如何正确地利用这些传播媒介。为了防止孩子无节制地看电视或手机,家长必须对孩子进行经常性的教育,要约法三章,每天能看多长时间应依儿童年龄、身心状况、学业状况而定。有两条家长须记住:第一,不要把看电视或手机作为对孩子的一种奖赏;第二,要恰当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适当带领孩子做些室外游戏和室内游戏。同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些有趣又有益的儿童读物。另外,家长自己也不能有长时间看电视或手机的习惯,最好不要经常打开电视或当着孩子的面看手机。

 四、不要撕裂“伤口


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是个反复的过程,纠正的过程也许是艰辛的,但只要家长每天坚持纠正,且方法得当(注意:身教要多过言传,少责罚、多鼓励),一天天过去,就能欣喜地看到孩子的转变。尤其是在假期里,家长和孩子接触的时间较多,可借机适时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

“在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时,切忌撕裂‘伤口'。”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人在餐馆打工时,手指被刀具划破了,他去一家私人诊所治疗。医生给他清洗了伤口,上了点消炎药说:“没事了,你的手指只是一根小血管受了伤,不用包扎,会自然愈合的。”这人觉得奇怪,“您怎么知道只有一根小血管受了伤?”医生听了,便很认真地拿来镊子,将那人的伤口朝两边撕开,指着中间的一根小血管说,“你看,先生,就是这根小血管受伤了!”这一下,这个人原本不用包扎就可以自行愈合的伤口遭了殃,伤口不但要包扎,还得请假休养。

这个故事在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方面,给了我们启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些他们自己可以自然修复的小“伤口",却被家长人为地“撕大”了,弄得非“包扎”、休整不可。

比如: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爱岔嘴是正常现象,孩子们得有个适应过程,但不少家长和老师却总在批评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你不是个好孩子,一边罚站去?"看看,“伤口”被撕大了,想“自然愈合"都变得困难了,将来只有靠老师和家长的强力矫正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自然愈合的小伤口不留疤痕,而经过扩大再治疗的伤口,治愈后是一定会留下疤痕的。在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方面,被“撕开"扩大化的坏习惯,将来的纠正也会留下“疤痕",而这也许是孩子一辈子也抹不去的心理阴影。

家长情绪的控制决定孩子的高度。不管用何种方法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都希望您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密的关系,在孩子没有抵触心理的前提下行事。同时,在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过程中,要主动发现孩子取得的进步,及时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好的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惰性是普遍存在的,所以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还需要家长们,以身作则,多加监督,希望各位家长能够和您的孩子,一起健康愉快地成长!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