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服务热线:
400-848-2220

关注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与高效学习力

学 习 力 培 育 专 家

您现在的位置:
对孩子不耐烦时,默念这三句话,有奇效

当家长想要对孩子不耐烦的时候,先练习暂停吧,哪怕只有1分钟,也要学会判断孩子的需求,不要把孩子的行为当成是对你的挑战,而是想想他需要什么帮助。

天下多数父母都有爱孩子的本能,父母对孩子缺乏的一般都不是关爱,而是耐心。

曾经看过一段视频,让我印象深刻。视频的内容是,节目组邀请父母带孩子一起参加节目,有一期是测试当父母对孩子不耐烦时,说出语气不好的话时,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


两个参加节目的孩子打电话询问父亲几点能到节目拍摄现场,爸爸根据节目组要求,假装有事情要忙,“心情不佳”地大吼道:

“我很忙,你们想怎么样?”

“我把事情做完了就过去了,别催了!”

“等一下又能怎么样呢!”


父亲的这些话刚说完,两个孩子就当场控制不住自己委屈的情绪,开始哭泣......

类似的这一幕,是否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为人父母者,大多人至壮年,有自己的实业,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工作的忙碌、家庭的琐事,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生活中,会让父母的耐心逐渐被磨灭:

哄孩子吃饭时,孩子就是要上蹿下跳;

让孩子睡觉时,孩子总会磨蹭半天不上床;

早上叫孩子起床上学更是像在打仗一样······

每一个这样的瞬间,都很容易让家长歇斯底里,在一次又一次的歇斯底里中,耐心显得如此稀缺。

家长对孩子感到不耐烦的时候,尝试想一下这三句话:




 一、“不耐烦,是我不懂孩子” 

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母亲带自己的儿子去参加晚宴,母亲觉得自己的儿子一定会很开心,因为晚宴现场又大又美,光彩夺目。

但是结果却出乎这位母亲的意料,儿子在晚宴现场一点都不高兴,甚至感到十分畏惧,哭着闹着要母亲带他回家。

母亲不解,孩子平时那么贪玩,那么喜欢热闹,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光彩夺目的热闹地方呢?母亲尝试抚慰儿子的情绪,一次又一次的安慰,但是孩子却油盐不进,坐在地上哭,连鞋子都弄掉了。

终于母亲的耐心被磨灭了,当众吼了自己的额日子,孩子低着脑袋,不说话,好像被吓懵了,母亲深叹了一口气,蹲下来给他穿鞋。

母亲蹲下来的一瞬间,她顿时理解自己孩子哭闹的原因了。

一蹲下,映入眼帘的全是大人的屁股和腿,晚宴现场璀璨的灯光蹲下后也变得昏暗起来,满满的都是压迫感,这哪里是什么美食、美景。

实际上,孩子所看到的世界,和成人所看到的,可以完全是不一样的。

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触很深。

父母经常觉得自己孩子很烦,其实完全可能是视角的问题,不妨“蹲下来”,以孩子的角度看看问题,看看孩子眼中的世界。

父母不解孩子为什么动不动就哭、不懂孩子为什么在陌生的环境里一定要依偎着大人、不懂孩子他为什么突然对某个东西执着起来.......

正是因为父母不懂孩子,所以他们对孩子的耐心会被迅速消磨。



我有个朋友今年由于疫情居家办公了一段时间,这也是他孩子出生以来,他持续待在家里最长的一段时间。

每次他在电脑面前处理工作是,5岁的孩子会经常来找他,要不让他开饮料,或是拿来玩具问父亲怎么玩。

刚开始时,他还是不厌其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逐渐的,面对儿子一次又一次的“打扰”,他失去了耐心,终于凶了孩子一顿,顺便把他关在了门外,不理他在门外哭得伤心。

晚上妻子带着责备的语气对他说:“你在家,儿子有多高兴你知道吗?。”

妻子的一番话让他十分愧疚。他逐渐明白,孩子反复、故意的“骚扰”,其实只是想引起他的注意,渴望他的爱与陪伴。

孩子在你面前表现出不听话时,大多都是渴望被关注,让你满足他一些从未有过的需求。

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最不正确做法就是,凶吼孩子,或是置之不理,或是话语中带着都是责备的口吻。

所以,当我们想要对孩子不耐烦时,先练习暂停吧,哪怕只有1分钟,也要学会判断孩子的需求,不要把那些行为当成对你的挑战,而是想想他需要什么帮助。

家长不妨蹲下来看看孩子的角度,很多孩子磨灭你耐心的行为都能找到答案,也不难发现,父母可以用爱、关注、照顾和理解来化解孩子的,从而保持对孩子的耐心。




 二、“不耐烦,是我自己太累了” 

为人父母者一般都会有这种经验:自己情绪很好时,就能忍耐孩子的种种行为,甚至能忍受孩子的无理取闹。

父母对孩子的耐心往往和自己的心情是成正相关的。

有时候父母嫌弃孩子过于烦人,实则不是孩子的问题,可能是父母自己的情绪有了毛病。

很多孩子遇到过这种情况,找父母问问作业时,父母心情烦躁时,就会不耐烦的说:“自己做,自己做,少烦我,我很忙很累。”

若是父母心情愉悦时,父母会说:“好孩子,这么爱学习,让我看看和你讲。”

父母的身上的负能量没有发泄出去时,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看到磨人的孩子,就很容易失去耐心,大发雷霆。

作家菲利帕·佩里说:“每个人都是这样,我们必须先释放暗藏在心底的悲伤,才能够释放内心的爱。”

当你的无法排解悲伤时,你释放的可能就是怒气。

正如有句话所说:“我不是脾气差,只是太累了。”

你越累,对孩子耐心就越容易被磨灭。



大多数父母在凶完孩子后自己马上就后悔了,会反省自己。

“愧疚”的心理,不仅仅是觉得自己孩子受委屈了,父母心里知道:“这好像和孩子没关系,是自己心情不好影响孩子了。”

简单来说,有时候父母的爆发并不是因为孩子的磨人,而是借机在发泄自己心中的情绪罢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父母要学会照顾好自己的情绪,为人父母也不是超人,都需要倾诉、需要帮助、需要休息,尽量让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找到地方释放自己的压力。

唯有如此,父母才能有更多精力去陪伴孩子,就会变得耐心起来。

罗娜雷纳在《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中写道:

“为人父母是一门需要即兴发挥的艺术,没有一定之规,总在变化当中。

只要你对孩子的管教是以他的身体和情感需求为中心,只要你能够时常关照你自己的想法、情绪和呼吸,那么,再加稍许运气,你就能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父母不可能做到一直都对孩子和颜悦色,毕竟没有真正完全省心的孩子。

我们只需要做到及时察觉,给自己一个缓冲时间,接纳、安抚好自己,再来包容孩子。

会发脾气是一种能力,我们都需要时间来练习。


 三、“不耐烦,孩子不会恨我,但他会恨自己” 


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一位爸爸辅导孩子数学作业时,孩子竟然反过来安抚他的情绪。

爸爸在崩溃的边缘即将爆发,儿子可怜兮兮地看着他并“鼓励”道:

“爸爸,你别吼我了。”

“宝贝会写,会写。”

“给爸爸鼓掌......” 

图片

孩子讨好的眼神,让人十分心疼。

其实,这就是孩子在感受到父母不耐烦时的真实表现,他们心里很害怕,很惶恐,甚至会小心翼翼地讨好父母。

神奇的是,父母这种不耐烦并不会招致孩子的恨,反而是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

“我让爸妈烦了。”

“肯定是我不够好。”

“我不值得妈妈的重视。”


因为孩子从父母的态度中感受到的是深深的“被拒绝感”。

心理学家费尔贝恩说过:孩子受到父母不好的对待时,为了维持父母是好的这种意向,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不好的。

在一个情绪化的家庭里,孩子最先学会的就是,谨小慎微、察言观色。

为了让爸爸妈妈开心一点,有的孩子总是想尽办法“讨好”, 确认父母是不是爱自己。

孩子需要去讨好自己的父母,是很悲哀的事情,而这都源于孩子对父母之爱的苛求。

孩子很爱你,所以才愿意总是原谅你。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对父母是无条件宽容的,那就是孩子。他用尽全身的力气爱着父母,即使你不爱他,他也会爱你。

做父母的,不应该辜负这份宽容。

所以,当你心里对孩子产生那股无名之火时,一定要想想孩子对你的毫无保留的爱与依赖。

爱总是能让人心变得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