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服务热线:
400-848-2220

关注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与高效学习力

学 习 力 培 育 专 家

您现在的位置:
父母如何激活孩子的自信和自律

为人父母者,不妨先来想一下,自己是怎样的父母。你是否是严格管理控制孩子,要求孩子一定要取得好成绩的父母;或者你是否无条件的溺爱孩子,像一个保姆一样把孩子所有事情都大包大揽起来?根据调查发现,父母过于严格的管控孩子,孩子长大后会缺乏自信,性格压抑,孩子会失去自我。父母过分宠爱孩子,孩子长大后过度自信,即自负,为人处世没规矩,缺少自律。

自信,自律都是孩子成长路上必不可缺的品质,想要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就要让孩子成为自信自律的人。为人父母,应该如何激活孩子的自信自律呢?

孩子若是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就会比较自信。所有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感受不到,父母要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呢?孩子的感受源于内心,把感受表达出来就是孩子的情绪,父母要注意观察并且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才能感受到被关心被重视被爱,一个能感受到爱的孩子,孩子内心就会认为我值得被爱,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只有相信自己的价值,人才会自信,孩子承认自己的家庭价值,他就在家里表现得很自信。若是孩子今后相信自己的社会价值,他就会在事业里表现得很自信,所以父母想要培养自信的孩子,先要学会观察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接纳孩子情绪的三部曲:

一,看到。二,表达核对。三,感同深受。

举个例子,比如孩子放学回家满脸不高兴,父母可以问问孩子,你看起来很不开心的样子(看到),学校发生什么事情让你这样了吗(表达核对)?我看到你不高兴我也很难受的(感同身受),学会观察、接纳、尊重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等同于接纳孩子这个人,孩子会觉得父母重视自己,得到重视,孩子就自信,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情绪,会让孩子的大脑释放更多的积极情绪,孩子内心的积极情绪,会带动孩子的积极行为。反之,消极情绪会带来消极行为,情绪没有对错,但行为有对错,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约束孩子的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约束孩子的行为,能让孩子懂得自律。

父母应该怎么做去约束孩子的行为呢?立一些必要的规矩是必要的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立规矩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第一,立规矩时,界限要清晰。

给孩子立规矩实际上就是给孩子的行为设限,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立规矩也是父母爱孩子的表现,规矩离不开爱,爱也离不开规矩。设立规矩不能单纯以限制孩子为目的,而是要在爱的前提之下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要让孩子知道,规矩是爱的一部分,守规矩才能享自由,要让孩子学会自觉的遵守规矩。在英国纪录片《孩子的小宇宙》里,有这样一个场景,老师召集孩子们坐在一起给大家讲游戏的任务,其中有一个叫费班的男孩却不愿意乖乖的坐下来,他不停地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老师平静地看着费班,然后温和地对他说,费班,你让其他人等候,这不公平!我们留意一下老师的说法,老师没有说上课必须要坐好,不能乱跑,快回到座位上,他也没有说你看别的小朋友都坐好了,怎么就你最调皮?这么不听话?老师在立规矩时没有对孩子进行责备,也没有说其他人的优秀,而是清楚的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做这件事?因为这样子做会影响到别的孩子,对其他孩子是不公平的。两种方式有着本质区别,若是采用前者,相当于强迫孩子听话,后者则是在给孩子立规矩的过程。孩子也许会基于对父母老师的敬畏乖乖听话,而守规矩是基于孩子的自律,孩子听话是被动的约束,守规矩是孩子的主动选择。

第二,立规矩时,方向理由要清晰。

孩子时逐渐成长的,成长是有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很多事情的界限都不清楚,没有边界感。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可能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此父母应该耐心的教育孩子,必须清楚地告诉孩子什么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为什么可以接受,什么行为是不可被接受的,不可被接受的原因是什么,比如说你不可以扔水杯,敲击桌子,但是你可以扔气球,敲击架子鼓,因为扔水杯会损坏水杯,还要清理地板,敲击桌子,是不礼貌的行为,扔气球不会损坏东西,也不需要清理地板,敲击架子鼓是在学习特长。孩子一直想吃零食,父母拒绝孩子之后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吃,告诉孩子零食吃多会对身体不好,身体不好以后能吃的零食就更少了。


第三,立规矩时,一定要全面。

设立规矩,一定要多想,防患于未然,想想孩子以后会不会有“擦边球”的行为,设立全面的规矩。就像孩子在追逐打闹时,你看到孩子拿石头砸其他人,你就要明确的告诉孩子,你不能拿石头砸小伙伴,这样会让他受伤。不能砸大石头,小石子也不可以拿来砸人,不能向小伙伴砸石头,也不能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丢石子,更不可以向邻居路人这么做。

第四,规矩一旦设立了,就要严格执行。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一旦父母给孩子立了规矩,就决不能改变,无论时间,地点,对象怎么变化。父母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要让孩子觉得大哭大闹以后,规则就可以动摇,比如父母不让孩子吃糖,但他会去找爷爷奶奶哭要,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理念不统一,换一个地方换一个对象,规矩就不存在了,这种现象一定要禁止,对制定的规矩也要严格执行,比如乱扔垃圾,浪费食物的行为,在家不允许,在外面也不允许,今天不可以,明天也不可以。同时,不仅仅是孩子要遵守规矩,父母也要遵守,比如有些父母自己不看书,不学习,却要求孩子好好看书学习,自己天天玩手机,却要求孩子不能碰手机,父母在家里吵架时脏话出口成章,却要求孩子说话要有礼貌,讲文明。如果父母不以身作则,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值得尊重,他们立的规矩自然也不用认真遵守。

第五,制定规矩时语气一定要坚定。

父母坚定的说话语气,会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这是必须要做的。如果父母说话的时候,态度犹豫不决就会让孩子觉得,这个规矩是不严谨的,是可以被打破的。孩子一旦感受到父母不坚定的语气,他就会越来越肆无忌惮,不达到自己的目的绝不罢休。一位妈妈很无奈的说她的女儿,本来说好看一集动画片就要睡觉,结果一集看完之后,她还要再看一集,女儿可怜巴巴的又哭又闹,还抱着她的腿,无论怎么说她都不听!这位妈妈只好妥协,让孩子看动画片,这位妈妈不知道这一次她打破了规矩,下一回一定还是这样,有很多的爸爸妈妈总觉得规矩是立了,但是总是坚持不下去,父母对立的规矩不坚定,会影响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其实并不是孩子不听话,也不是孩子无视规矩,而是父母没有言出必行,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只是说说而已,他也不会认真对待。孩子长大以后也会不懂得遵守规矩,现在他不守规矩,父母可以宽容他,当孩子步入社会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容忍一个不遵守规矩的人,所以在父母这里没有学到的,他都会到社会上去交学费,用自己的人生代价来补上这一课。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巜发展心理学》中提到,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绝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会让孩子羞愧,父母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塑造,所以给孩子设立规矩,不能专断,也不能反复无常,必定要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助于塑造孩子的良好品格,要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建立起清晰、全面、一致的规矩,要让孩子自愿遵守,遵守规矩的过程,是孩子内心建立自我调整标准的过程,这样的孩子,他将会变得越来越自律,一个自信又自律的人,将有能力创造成功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