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服务热线:
400-848-2220

关注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与高效学习力

学 习 力 培 育 专 家

您现在的位置:
别不信,奖励给对了,娃不仅眼前听话,以后还更自觉

很多家长关于奖励孩子的问题都有不少疑问:


1.应不应该奖励孩子,怎么奖励孩子?

2.把孩子和父母玩耍都算成奖励,会不会有点不人性化。

3.一开始给予了孩子奖励,后面每奖励了,孩子会不会“罢工”?

4.外部奖励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内驱力?

家长有这些疑问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平时经常阅读育儿相关书籍的家长,对此类问题的疑惑可能会更大。

家长先来想想自己身上的情况,你坚持锻炼一段时间并取得一些成效的时候你会不会奖励自己一双新鞋子?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表扬,你会不会奖励自己一杯奶茶,或是一顿美味佳肴?

相信不少人的答案都是会,那么你是否会质疑自己?觉得自己是内驱力很低的人,必须靠奖励自己去做好某些事,就不能自觉的去做吗?

但也是这些奖励,让你日复一日的坚持运动,让你会在工作持之以恒的做到最好。

就算自己的确是内驱力低下的人,但最终结果是让人满意的呀。

这么一想,你是否对奖励有了新的看法?我认为,奖励当然是必须的,奖励用对了,还会激发内驱力。


 一、三类情况,我会奖励 


对孩子,不能滥用奖励,但有三类情况,我肯定使用奖励,不仅效果好,还真的对孩子会有促进作用。

1.奖励“我有需要的”

说实话,因为疫情待在家里,孩子肯定会一遇到事情就找父母,这我们不能说孩子过分,但父母也有自己工作、家务的需求。

大多数家长遇到这种情况,都像打地鼠一样,哪里出来了扑哪里,实在被孩子弄得心烦了,就会抱怨孩子,你能不能别什么事都叫我,我想静静可以吗?

和孩子说出来这样的话,且不说有没有伤害到孩子的心灵,连根本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根本问题在于如何调和“孩子需要父母”和“父母需要自己时间”的需求矛盾。

不妨试试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在我家频繁使用,亲测有效。就是提前做好安排,每一天的时间怎么安排,几时是父母、孩子的“个人时间”,几时是共同的“亲子时间”,做安排和孩子一起商量,达成共识。

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提前做安排根本没有用,说好了的安排,第二天就不遵守了,计划永远比不上变化。

这种情况很正常,毕竟孩子终究是孩子,所以到这时候就可以使用奖励机制了。

这种奖励就好像,生活工作中,我们找朋友帮个忙,也会说,改天请你吃饭。这其实也是一种奖励,朋友解决了“我有需求“的事情。

2.奖励“有困难的”

遇到有困难的任务,是否很多家长都没有迈出第一步就放弃了,所以更别说孩子了,大多数人都有着倒在第一步之前的经历,光是看到一项任务心理就害怕,觉得自己做不到。

比如说,老板要求你今天做一份10000字的工作报告,你可能就会一拖再拖,而且总有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

不妨试试这么做,告诉自己,先完成3千字,完成后点一杯奶茶奖励自己。你会发现,你会进入工作状态,且效率极高。

所以,家长要奖励孩子“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那些孩子暂时不感兴趣,但的确是为了孩子好的那类事。


比如,孩子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要背单词,每次没有背多少就抱怨累,发脾气,或者装作不舒服逃避。

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孩子来说,能写出几十个单词,可能就属于“万里长征”。

这时候不妨试着和孩子说,

默写单词确实不简单,所以做到才厉害。

我们慢慢来,从今天开始每天搞定15个单词,学会了,我会奖励你一个贴纸,集齐10个贴纸,我可以满足你一个小心愿。你看看可以吗,要是你真的能坚持10天,那可是太厉害了!


刚迈出的第一步,只要基本会背(不管是否流畅),就能得到奖励。

3.奖励“热爱投入”

作为家长,应该无比相信“热爱“的重要性的,所以孩子“热爱投入”值得背家长奖励。

孩子三四岁可能会喜欢玩偶,把玩偶当成自己的朋友,和他们说话、做游戏,都能持续很久。不妨奖励孩子,给他买更多的玩偶。

很多家长也许会疑惑,觉得这孩子本来就喜欢的,为啥还要奖励呢?

我们要看到孩子在这件事上的“投入和专注”,或许孩子小的时候投入专注的都是游戏和玩耍,但没关系,这种专注和投入今后是完全可以发挥到生活学习的其他方面,用来提醒孩子去挑战,或者通过兴趣来带动其他事情。

那父母的奖励,就是大声宣告,我们看到了,我们很支持!

早期孩子自发的这些体验得到我们的正面反馈,那么这个孩子也就更有机会体验更多的“心流”时刻。

 二、使用奖励的三大原则 


很多家长看完前面的内容,心理已经有了无数疑惑,觉得这也要奖励,那也要奖励,处处都要踩雷区了。


我一开始的心路历程也和这些家长,那我就把我当时的疑惑写一下,这也是我现在使用奖励的三大原则。


1.说清楚“为什么”而奖励

一般都是为了巩固孩子的一些行为家长才会使用奖励,所以奖励这个结果、内容都是其次的,最关键的是原因,为什么奖励,奖励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弄清楚原因。

这也是很多家长忽略掉的事情,导致的后果会是孩子今后会疑惑“妈妈给我还是不给我奖励”。

那要怎么和孩子讲清楚原因呢?不妨试试这三步曲:事前共识,事中提醒,事后复盘。

事前提醒很重要,要给孩子明确奖励的标准。

不少家长会有疑问,比如说我们让孩子去做家务,做得好就给奖励,那么做得好不好的主导还不是在家长手里吗?

所以要在事前明确标准,和孩子达成共识,比如做好家务,事前不妨问问孩子,怎么才叫做好呢?

孩子先说出他的标准,告诉家长,什么叫做好了,怎么不叫做好了。

只有达成共识,明确清楚标准后,然后要反复的告诉孩子,为什么有这个奖励。

所有人都要妥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要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而不只是看电视玩游戏或者非要爸妈带你出去玩,你要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己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是非常厉害的能力,如果你能做到,就会得到爸爸妈妈的奖励。

类似上面这段话,就是给孩子说清楚奖励的原因,不管是在事前,事中还是事后,父母都需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逐渐孩子就会明白,会铭刻在自己骨子里,我要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多做有意义的事。

而不是奖励过后,孩子只记得自己拿到了什么奖励,明确奖励的原因才是奖励的重中之重。

2.奖励孩子“要的”

大部分家长对于奖励害怕的点是,一说到奖励,就是物质,担心物质奖励会让孩子的胃口愈来愈大。

家长的思维,基于自己的脱口而出,每次说到奖励孩子,就是妈妈给你买什么什么的,更有些家长,直接说我给你多少零花钱。往往这些奖励也不会让孩子快乐很久或是记住很久。

所以正确的奖励,是奖励孩子“要的”,让孩子“开心”的。

可以列一个奖励清单,孩子自己决定希望能得到什么奖励,有的是她希望和我们一起做的事情,比如和爸爸妈妈去游乐园,去超市,去打球;也有孩子希望得到的东西。

所以你们看,并不存在和爸妈玩有条件,这只是孩子希望得到的奖励。而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决定,也是更好地让他们筛选对自己重视的东西,并且给了足够的主动权。

而且不定期,清单可以更新,奖励清单更新的过程也可以看到孩子不同成长时期的需要,也蛮有意思的。

3.奖励可以撤出和调整

家长还有一个担忧的点,就是孩子会不会只为了奖励而努力?比如说前文提到的写单词,孩子会不会为了奖励去背,以后学别的没奖励就不做呢?

这就涉及到了第三个原则了。随着孩子养成了习惯,能力精进了,我们就可以调整奖励,甚至撤出。

孩子小时候,我用盖印章来奖励按时他睡觉,孩子逐渐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我就带着她进行了一次告别仪式。

我告诉孩子,“印章把表格盖满了,印章也说,你已经不再需要它的帮助了。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大孩子可以自己帮助自己,按时睡觉了。我们把这个表格拿下来吧”。

上文提到的背单词,当孩子慢慢能形成每天坚持背一定数量时,并且不会觉得很难时,家长就可以重新调整奖励标准。

先带着孩子回顾他的努力,一共背了多少个单词,把会背的单词全部写出来,让孩子看到努力的成果。

这个成果很直观就让孩子自己看到了“坚持”的力量,就会激发孩子“自发想变好”的能量。

看完成果,我们就能顺势提出“更高要求”了,重新和孩子谈谈,接下来每天都要多背至少5个单词,并尝试用来造句,才能获得奖励。

你们看,每个阶段攻克一个难题,一步一步,带着孩子进步。

很多时候,家长的焦虑和害怕只是提前脑补了“还未发生的可能性”,但我们忘记了,人是活的,一切都可以先开始,慢慢调整。